Elementor #12578

珠海国际会展中心,向世界出发!

2014年10月,珠海国际会展中心一期投入运营,迅速成为华南地区会展新地标。

 

历经9年的沉淀与蓄势,珠海国际会展中心二期日渐成形。且不提它身处珠海新城央、贯联珠三角、辐射全国的交通枢纽之处。在十字门登陆的建筑,不论是空间功能还是建筑本身,都让其话题度持续在线。

 

珠海中心大厦、华发中演大剧院、十字门华发商都……几乎每一个建筑都可称之为珠海的城市地标。

 

在摩天大楼云集的此处,同样早就进入人们视线的还有「珠海国际会展中心」。若把城市比作一本书,那么建筑就是其中的章节,而「珠海国际会展中心二期」这一页篇章,又会为珠海开启怎样的城市新叙事呢?

 

国际会展中心通常承载着多维度的意义:它是一座城市衔接世界的窗口;是衡量一个城市开放度、城市活力和发展潜力的标志;对于珠海而言,它也是展示着海滨之城珠海新形象的城市会客厅。

 

作为城市面貌中的一员,如何根植于在地文化来演绎建筑与城市空间的关系?而作为一个超大的城市级、乃至国家级的文化产业,如何将其打造成既有外在之美,又能真正与人们产生互动的地标性建筑、公共空间,真切地服务于每一个身处于其中的人?

 

如何避免会议设施在没有活动期间处于闲置的状态?时刻面向未来并保持充分的灵活度?

这些都是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华发集团与负责此次建筑设计的10 Design 设计工作室反复推敲的议题。

 

通过对“珠海国际会展中心”的建筑设计、功能设施等多维度的探索,我们希望可以揭开建筑表象,看到设计的本源和建筑希望传达出的城市精神

如果登上珠海中心大厦俯瞰,即可见一条起伏错落的绸带。绵延婉转的独特造型就如由海风蚀刻出的珠海海岸线。

基于对珠海城市的风韵与气质的观察与提炼,10 Design 设计工作室以流线型的 “城市绸带” 设计概念,勾勒出珠海国际会展中心的轮廓

“绸带”本身是一个承载着诸如餐厅、商业等公共空间的功能区。绸带位于会展组团的中心地带,串联起其余公共空间、功能区,它吸引着源源不断的人流;且它还是人流往来主道路和滨海区的通道,在视觉上和实际上又将滨海区和整座城市连接起来。

除此之外,绸带的形态自然地围合出中央广场与中庭花园,面向公众、提供休憩的同时,亦为会展中心内举办活动提供适度的隐蔽性。巨大的尺度下,藏着许多巧思。

整个会展中心呈现出一种秩序又无拘无束的动态变化感,每处都有别有洞天的感觉。

通过设置架空露台,形成具有层次感的退台式庭院在错落的台阶上即可观赏宽阔无际的滨海景观。

二期环绕着城市绸带的蜿蜒形态而建,又与绸带围合出新的公共休憩花园。即使在展会举行期间,办公行政人员、当地居民和游客亦可畅游于其中。

时有开放,时有静谧,围绕着“城市绸带”,一期和二期共同诠释着一个充满活力且多样化的滨水目的地,框画出一幅远眺澳门海景的迷人景致。

 

 

满足会展本身功能的同时,珠海国际会展中心以其充满个性的流线表达,将珠海海滨之城的城市气质纳入其中,给人们带来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标志性印象;也通过不断扩展的公共空间,与城市的景观和人文精神交融在一起。

 

起伏的城市绸带,在水一方,向海而生。回溯城市的原点,亦是为了再次启航,继续前行。

先声夺人的“绸带”,柔情惬意的“休憩花园”,如果说珠海国际会展中心的外部予人的感受是壮阔婉转、绿意绵延的,那么内部的会议展览空间则让人看到其绚烂、灵动多元的一面

珠海国际会展中心共拥有约80间会议厅室,可提供20 – 6800平方米等多种不同类型会议空间。

二期多功能的空间组合设计进一步延展公共广场和滨海空间,兼顾会议、宴会厅、发布会、报告厅等功能需要,与会同时还可饱览珠澳一线海景。

穿过长廊,走过序厅,即到了7-9号展厅。步入其中,一个犹如广场般的无柱展览空间在眼前敞开。

7500平方米的空间,被灵活分割为3个等面积的展厅,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无缝连接在一起。与一期1-6号厅的功能与形式一致,空间里并未有固定摆设,留白也意味着更多的可能性,一室多用。

发表回复